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中州实验室研究成果在代谢领域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

2025/10/24


20251022日,中州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圣彩院士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IF=20.8,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pecific blocking of low-glucose-induced activation of AMPK ensures myelination and remyelination”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一种确保大脑髓鞘正常形成和再生的关键分子“开关”,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脱髓鞘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策略。

研究聚焦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 OPC中的醛缩酶CALDOC研究发现,该酶在第14位赖氨酸上存在一种特异的乙酰化修饰。这一关键的乙酰化事件如同一个精密的分子开关,它阻断了细胞在感知到局部葡萄糖水平下降或其代谢物FBP减少时,向下游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传递警报信号。这使得OPC中的AMPK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保证合成代谢的关键调控器mTORC1mammalian/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持续活跃。这种代谢状态的维持,对于OPC的正常增殖、分化乃至最终的髓鞘形成与再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神经元受损后局部微环境营养匮乏的挑战下。

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ALDOC乙酰化通过抑制AMPK过度激活,从而保障髓鞘再生顺利进行的新机制。深化了对髓鞘再生复杂生物学过程的理解,为通过干预ALDOC乙酰化状态或调控AMPK活性来促进髓鞘再生的治疗提高新思路。同时,围绕该通路开展的药物研发有望为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众多因髓鞘脱失而致病致残的患者带来福音。

中州实验室项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中州实验室与河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孙玉霞2022级博士生张薇薇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林圣彩院士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5-01386-8